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支付產業聚焦 – 有了 Klarna,買家只有在貨到後滿意才需要付款! | TechOrange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另外一種在台灣似乎還沒有的網路支付方式 – 貨到後滿意才付款!目前最成功的例子我認為是來自瑞典,風行北歐德國荷蘭的 Klarna。Klarna 的產品概念是要能夠同時消除網路商家以及買家網路購物的風險,網路商家可以立即確定從 Klarna 拿到款項,而買家只需要在商家出貨後 14 天內繳費及可以,這就是說買家可以在拿到貨品且滿意的情況下後再去繳款給 Klarna,假如對貨品不滿意或者沒有收到貨品就可以把貨退回去或者取消交易,對買家來說是在確認沒有風險的時候才需要付款,這跟一般網路交易買家必須要先付款比起來風險真的相對小很多,很多買家都有貨到不滿意或者貨沒到的情況下等上相當長的時間才拿回自己款項的經驗;另外,Klarna 還提供分期付款的選擇給手頭緊的買家慢慢攤還。

Klarna 是怎麼做到的呢?加入 Klarna 的網路商家在結帳的網頁提供買家 Klarna 這個支付選項,買家然後被帶到 Klarna 的頁面並且輸入自己的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字號、姓名、住址、電話、生日等 (每個市場會有不同的的要求),然後 Klarna 的風險評分系統會根據這些資料在一秒鐘之內做出即時的判斷來決定是否接受這筆交易,並且即時把這個答案回饋給網路商家以及買家,一旦 Klarna 確定接受這筆交易,這筆交易的關係就會立刻從「網路商家 – 消費者」轉變為「網路商家 – Klarna 以及 Klarna – 消費者」,網路商家只在交易核准的情況下需要付出一定的服務費用,就可以把剩下的風險都移轉給 Klarna,並且把所有收款相關的雜務也一併交給 Klarna;這個產品跟流程看似簡單,但背後卻必須有一套相當複雜且精準的系統能在一秒鐘之內利用有限的資訊做出交易風險的判斷以確保壞帳率被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我們不禁會問 Klarna 是憑什麼做到這點呢?除了資料本身以外,Klarna 還會連結到外部的資料庫、利用過去的交易資料、甚至根據這筆交易的消費者行為去交叉比對這些資料間的關連,例如這筆交易是發生在一天中的那些時間,這些個人資料是用打的還是用貼的等等,由於 Klarna 的核心競爭力就在它這套能夠對交易風險自動化分析的模組,它也被稱為 「Data Driven Financial Services」,更關鍵的是 Klarna 系統還會透多眾多交易資料不斷地去優化分析模組持續地去提昇風險判斷的精準度,所以你可以說 Klarna 是一個支付系統,也可以是說他是一個即時的小額信貸。

讓我們看看數據怎麼描寫這個成功的案例,在 2011 年 12 月 20 日,Klarna 在自己網站上放上了照片去慶祝歷史性的一刻,當天 Klarna 達成 3,000 萬筆交易的里程碑,獨到的交易風險自動化分析模組讓 Klarna 已經連續七年獲利,2011 年營收達到 1,200 萬 美元,總共有超過 14,000 家商家加入 Klarna,總共替 600 萬名消費者處理過超過 25 億美元金額的交易,在發源國瑞典 25% 強的網路交易是透過 Klarna,2011 年底新一輪 1,550 萬美元的注資更讓 Klarna 的公司價值達到 8 億到 10 億美元之間。當然我也必須說這個產品的設計也反應了市場特色,在歐洲大家都知道北歐以及德國在信用卡的使用率都相對其他西方國家低,因為當地人都對於「信用」這件事情相當保守,人民都儘可能不去借貸跟舉債,這樣市場的特色也讓大家更願意嘗試 Klarna 這樣的支付方式。在美國也有一個相似的產品 – BillMeLater,在 2008 年被 PayPal 合併之際壞帳率已經高達 10%,在最新一季的財報中 (Q1 2012 eBay 財報第 9 頁),壞帳率雖然已經降到 4.5%,Margin 也提升到 16.8%,但是整體餘額從一年前將近 10 億美元的水平到現在將近 16 億美元, 1 年內增長 60% 的餘額讓人不免擔心這個產品支付的角色似乎已經被小額信貸所蓋過。

假如大家覺得這個案例有趣的話,可以再想想那這樣一個支付方式是怎樣處理跨國交易呢?不像信用卡交易有國際組織在中間做莊控管匯率,Klarna 面對買家以及賣家使用不同貨幣的情況下就必須面對外匯風險,最近在他們求職的頁面看到他們正在徵人要去開發控管外匯的產品已因應越來越多的跨國交易,可以看出這家公司對於國際化的決心,說不定哪一天我們也可以親身感受一下 Klarna 的網路購物體驗,或者有興趣的人可以應徵一下這個工作,加入一場網路支付的革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