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如何複製Skype訊息時,以純文字方式貼上? - 香腸炒魷魚

平常使用Skype文字聊天時,肯定會遇到一個狀況:當你複製訊息要貼到其他對話框時,會發現竟然會帶上由誰發表以及時間,而且這些資訊都無法變更,這樣的訊息若直接貼給別人看,真的很怪,可是卻又不知道該怎解決?事實上這個問題,你可以透過Skype內部的設定,解決這個惱人的問題,讓你的訊息可以複製成純文字,不再帶有其他訊息。

如果是MSN使用者,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因為MSN複製訊息都是純文字,並不會帶上任何格式,但取而代之的Skype並非如此,所以剛使用Skype的朋友或許會有這樣的困擾,不過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懶得改軟體設定,自己貼到文字筆記本,再轉貼到朋友那邊其實也是可以的,但就步驟繁雜了些。

說到了Skype,香腸介紹過不少的相關應用,比方說MSN整合SkypeSkype多開帳號找出誰刪除你的Skype好友等等,這回我們要解決Skype複製訊息時,以純文字方式呈現。現在就讓我們開啟Skype,進行以下操作吧!沒有Skype請到這邊下載Skype軟體

第1步 啟動Skype後,點選上方的【功能】→【設定選項】。

如何複製Skype訊息時,以純文字方式呈現?

第2步 接著點選左方的【對話設定】→【顯示進階選項】。

如何複製Skype訊息時,以純文字方式呈現?

第3步 這時請找到下方的「將訊息以文字形式張貼」勾選,然後按下﹝確定﹞儲存變更。

如何複製Skype訊息時,以純文字方式呈現?

第4步 原先我們複製訊息要貼給別人時,會如同下方一樣,會顯示誰在什麼時候說了這段話,但這些資訊卻是無法修改。

如何複製Skype訊息時,以純文字方式呈現?

第5步 當我們做了上面的變更後,我們會發現訊息貼上是純文字,是不是解決了困擾呢?小小的使用技巧,或許你可能派得上用場哦!

如何複製Skype訊息時,以純文字方式呈現?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真正的創業家都具備這七種特質 | TechOrange《 創新與應用 |


什麼是真正的創業家?

他們是冒險犯難去經營一個新創事業的勇者。而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創造了有前瞻性的成長公司,也創造富有價值的產品和就業機會,並為股東帶來獲利。但,到底為什這些創業家如此獨特和與眾不同?

  • 1. 他們藐視「刻意的」個性化、標新立異

與這些人共事幾年後,也許只能了解一點點他們在想什麼,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他們都是獨特的,但並不會為了獨特而獨特而標新立異成為另一種人。

  • 2. 錢對他們的意義微小

這其實有點諷刺,因為那些真正的成功創業者,其實剛開始連小數目的錢,都必須斤斤計較,當然,最後成功後,將獲得更多的收入。但對他們來說,錢不過是一個達到目的的手段罷了。

當金錢不再是一個會誘惑、分心的東西,他們才能專注在使自己充滿熱情與動力的事情上,把想法實踐出來。

只創造一個公司或是財富,對他們來說, 都是次要的。

  • 3. 他們像是執行神的旨意

當然,這只是個譬喻,但當你聆聽他們訴說自己的願景和想法時,你總會在他們充滿熱情的想像力中,感受到一種神奇的氛圍。那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真的認為自己是獨特的,或是想證明一些事情,也不無可能。那種神奇的氛圍,其實就是一種預言。

  • 4. 他們不為了冒險而冒險

如前所說,真正的創業家創業的出發點不是為了錢,同樣的,也不是為了 冒險。

無論在成功的路上有多艱苦,他們都會為了理想而排除萬難。對他們來說,創業是往著尚未開發的航道前進,而風險只是源於恐懼的衍化物罷了–--但也許,他們根本不在乎失敗。

  • 5. 他們並不是天生就是創業家

我認識大多數成功的創業家,幾乎都是從頭開始學習,有些人的家裡雖有自己的事業,但大多數都沒有。他們通常有一個導師或是一個模範,來引導他們建立自信和勇氣,並突破傳統下的框架。那才是培養一個創業家最重要的力量。

  • 6. 他們並非個人英雄式的領導者

我們的社會很愛創造個人英雄,並賦予他們很高的地位,但「創業家必須是個英雄」這件事其實是一個迷思。

成功的創始人,通常都有合作的夥伴。微軟的創辦人 Bill Gates 有 Paul Allen 和 Steve Ballmer,蘋果的創辦人 Steve Jobs 有 Steve Wozniak、Google 的 Larry Page 有 Sergey Brin。

  • 7. 他們並不是很有耐心

那些說耐心是美德的,絕對不會是在創投或是新創公司工作的人。

成功的創業家並不太在乎傳統的社會美德,他們對傳統行事的方式往往不太認同,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但特別的是,如果你們正激烈爭論,你會發現當他們察覺自己的想法有誤時,他們認錯的速度之快也異於常人。

總而言之,不要為了成為創業家而成為創業家,找到你心裡那股必須要完成某個計劃、想法的獨特動力,並不畏困難,堅持到底,才能使你成為一個真正的創業家。

(資料來源:Inc.;圖片來源:Esparta, CC Licensed)

燒錢卻燒不出未來?做電商不可不修的 O2O 心經在此!

昨天有朋友讓我談談對 O2O 的看法,我就想先做張圖來表達一下我對未來生活的一些暢想,畫得粗糙之處請大家一笑了之。

O2O 是個很大的概念,我自己正在做一個相關的項目,身邊也有不少兄弟在做類似的一些項目。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未來的 O2O,一定是把線下的生活方式搬到線上,也就是說線上、線下是一個完美的連接。就好像憑空造出了一個虛擬的線上世界,中間的任何溝通和交易會無比的和線下的實際生活方式相接近。

我相信以後的購物是隨時隨地的,以後的服務也是隨時隨地的,但是要走到那一步很難,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還沒有一家在 O2O 領域特別突出的企業的原因。

以下我想從這麼幾點來聊聊我對 O2O 的一些淺見:1. 這個事可不可行? 2. 為什麼做不起來? 3. 怎麼做有可能在這個領域突出? 4. 誰有可能做起來?

  • 這個事可不可行?

現在很多媒體和互聯網圈內人士在說 O2O 只是個傳說,只是一個被炒熱的概念而已,就像一個未滿月就出生的嬰兒,一出生就接近夭折。我也認可這種說法,這的確是一個被炒熱了的概念。

但是我覺得這事還是有可行之處,從我前面提到的一些暢想來看,這絕對是趨勢。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生活一定是這樣的方便,那麼未來一定會有 1-2 家非常棒的企業來完成這件事,只是這件事最終是不是你做成了?

我始終相信,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但是並不是沒有好的企業,只是他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向世人宣告他們成功了。

  • 為什麼做不起來?

1. 時機尚未成熟

前段時間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上《與卓越同行》的節目中,做了個比喻:如果說電商是早餐 7、8 點的太陽,那麼 O2O 還只是 4、5 點的晨曦,尚在朦朧階段(原話我有點不記得了,如果有哪位兄弟姐妹記得原話可以回覆我);我認同他的說法。不成熟的原因在於商家接受度和認可度還不夠,網絡普及度不夠,支付方式還要升級。

拿外賣網舉例,對於小型的商家都是夫妻二人經營,而且從年齡層次來看,對互聯網的認知還是比較低的,他們理解不了你的網站怎麼運作,也搞不明白後台是網頁的、還是手機端的,更別說什麼 App;他們只關心兩個問題:1. 有沒有訂單;2. 是否收費。

等到哪天大部分商家的接受度普遍提升了,那麼我想 O2O 的春天也就差不多到了;這就像淘寶當年剛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也不願意去嘗試。

2. 商家的實際需求沒抓住,導致受傷嚴重!

還是以餐飲行業為依託的外賣網舉例,商家起碼分三類: 一種是大商家,指的是那些有一定規模與名氣的商家;一種是中小型商家,但是生意本身挺忙的;另一類也是中小型商家,但是生意不怎麼好。其實它們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在項目的運作過程中,容易用同一套體係來運作這些商家,導致的是,都沒有抓住每種商家的真需求。

比如說,對於第一類,它們更關心的是你的平台是否會給他們的管理、運作流程上帶來方便,同時帶來訂單,而且訂單量是要能夠衡量的,同時整個的送餐環節也希望你能解決,否則他們覺得合作的意義不大。

如果你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那會比較難,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被各種團購網站,優惠券平台之輩給轟炸得體無完膚。但是這些平台實際帶來的價值很少能達到他們的預期,一個人受傷多了,總會抗拒的,試想沒有商家主動的合作,用戶怎麼會有好的服務與消費體驗。

對於第二類,他們覺得自己本身已經夠忙了,生意也不錯了,再要做大他們也人手有限,他們的態度很有可能是遲疑,如果你能給我帶來訂單,同時也能幫我配送,我基本不用出錢,那倒願意一試,否則也免談。

對於第三類,他們只關心兩個問題,有沒有訂單,要不要錢,你和他們提什麼商家後台,上傳餐品,客戶管理等等他們壓根就不關心,而且也不會。

那麼,你怎麼可能用同樣一套系統去對接這麼多不同類型的商戶?

OK, 假使你真的完成了對接,那麼你怎麼可能用同樣一套系統來對他們收費?好吧,你用不同的收費方式和運作流程,那怎麼證明你的模式是可以複製的,不能複製的模式怎麼可能做大?最後很多的創業者會陷入這個循環,如果你也這樣了,請跳出來看問題,來看整個餐飲行業到底需要什麼,你或許會找到答案。

3. 模式上太依賴互聯網的做法,沒有掌握平衡

我們做一個平台,都喜歡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線上推廣為主、圈用戶、提升轉化率、燒錢提升知名度、提升商家入駐數,一切的一切,我們希望能做到盡可能的自助,減少人工的成本,因為我們是互聯網公司。

但是在 O2O 這個項目上,我覺得推廣與運營的思路都應該和這個名詞一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說句老實話,對於路邊開的一家小吃,把他放到你的平台上,幫他做推廣,然後做什麼二維碼、社交、線上支付什麼的,都是扯淡;我敢說,還不如他直接花 300 塊錢印個 5,000 張傳單發到周邊的小區、辦公室的效果好。

所以我們做 O2O 的項目,就沒有理由逃避線下的環節!但實際情況是,線下的成本很高,而且管理有難度,所以導致這種項目如果你和投資人說了,他們覺得很難複製,而且成本太高。

這就像一個蹺蹺板,哪邊高了都不行,我們應該盡量的控制 O2O 這兩個 O 之間的平衡,同時我們還要控制好商家與用戶的平衡。

這也是很多項目失敗的原因,騰訊有這麼多的用戶,為什麼它現在做不了?因為它沒這麼多商家。

還有些做訂餐網的是,我談了杭州 1,000 多個商家,但是用戶就這麼點,最後商家沒訂單都不和你玩了。大眾點評網,​​有用戶、有商家,但商家卻不是自助和心甘情願的,很多信息需要人工來收集,它做外賣也不行,因為很多商家都不知道自己在這個網站上;用戶下一個訂單,但餐廳根本不知道這個信息。

你想要和餐廳合作的時候,還是得地推來鋪,適當用人工來維護,否則,一個月之後,你線上的信息 1/5 都已經是過期的了。

所以,請拋棄傳統互聯網的思維,請接受做 O2O 就需要線下的團隊來做!

4. 收支難以維持,持續地燒錢卻燒不出未來

上一點已經提到我們要重視線下的推廣和商家維護,那麼一旦這麼做了,就意味著線下的運營費用非常之高,而且管理成本也相對增加。

如果有投資人看好,願意不計成本支持你去做,那麼或許有一定機會。但是一定要記得落地,盡可能的用實業的方式運作地面部隊;控制好成本、做好收支的平衡,如果長期差距很大,我相信再好的投資人也信任不了你這麼久。

可問題在於 O2O 的項目收入毛利普遍很低,而且可能很不穩定。正像前面所說,商家看重的是訂單的效果可否衡量,你給我訂單我給你返點是他們願意嘗試的,但是你很難保證訂單量穩定;一旦你下降了,商家的支持度就低了、收費就難了。如果你用的是固定收費的方式,那麼商家馬上會覺得被忽悠了,到時候也不願意續費。

但是普遍的情況是,投資人覺得你的項目地面團隊舖的時候,他覺得這事不靠譜、複製性太差、擴張速度太慢,他們很有可能就沒興趣,這個時候更考驗你對收支的掌控能力。

很多時候,擊敗我們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很多 O2O 的創業企業最後死在自己堅持不下去了。都說區域多了,固定成本會分攤,所以先做大,但是 O2O 的項目,如果證明不了你一個區域能持平或盈利,那麼你別盲目做大,你會發現成本不僅不會分攤而且會更快的增長,這個時候你很難堅持下來。

  • 怎麼做才有可能在這個領域突出?

這是一件比較難的事,因為進入的門檻不是很高,而且大家普遍覺得能賺錢,就導致很多的企業湧進來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基本集中在一線城市。但是最後大家會發現這是一件不怎麼賺錢的事,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最後活下來的就這麼幾家,而且活的是否滋潤我們不得而知。

所以,我覺得做 O2O 的項目,如果確實想做,先活下來--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不要覺得競爭對手做了多少多少城市、覆蓋了多少商家、有了多少用戶,人家是有投資砸出來,但是虧多少你不知道。

其次,心態要好,不要覺得別人起來了、快了,自己機會就小了,今天的 O2O 市場,擴張的愈大,到時候死得愈慘。現在的資本環境不是很好的,大家都還是喜歡用互聯網方式思考,這個時候你靜下心來修煉內功、完善自己的管理機制,讓自己的操作流程模式化,同時盡量能賺錢。

當大家都意識到 O2O 應該加強線下這塊的時候,整個投資環境稍好之後,以及商家接受度提高了以後,或許就是你的機會。因為到了那時候,那些擴張得很大的企業,他們會發現頭重腳輕,已經很難調整,這個時候如果有資本的注入,你只要能保證你的速度和管理上都沒問題,那麼你也能很快的做大,最終登上頂峰。

  • 誰能做成?

O2O 的難點在於平衡:商家數與用戶量的平衡、收入與支出的平衡、互聯網思考模式與傳統行業行動方式的平衡、合作商家的利益與用戶消費體驗的平衡,最後還有創業者自己心態與外界環境的平衡。

低毛利、地面成本高的原因注定這是一個重模式,是一件很累的很煎熬的事。只有那些能平衡好所有這些關係的企業,只有那些既懂互聯網又了解實業的那些創業者,在經過時間的磨練下,最終熬下來的那家公司,才是我心目中能完成 O2O 大業的偉大公司,這也是一家有可能跨越三座大山的公司。

(原文作者微信 ID:krowrose)

(圖片來源:Images_of_Money, CC Licensed)

O2O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Chatwork:不再需要 E-mail,企業版的 Line 從日本瞄準全球市場

Chatwork,一個來自日本的「企業專用」線上即時通訊服務。

帶著日本企業不常見的「進軍全世界市場」野心,日本創業家山本敏行、Chatwork 執行長年初旋風來台觀察市場,特別請朋友聯繫,在返回美國矽谷前拖著行李箱來到《TechOrange》辦公室,細細介紹 Chatwork;上週,他更專程從矽谷帶回 Chatwork 繁體中文版,二次拜訪《TO》。

「企業專用的即時通」乍聽之下不怎麼吸引人,但 Chatwork 執行長山本敏行對自家服務下的註解是:

” No more E-mail. Chatwork is Line for business! “

「不需要信件了!」這個世界會有多方便?

首先,信箱不會再被主管寄來的信塞爆,不會再搞不清楚到底附件檔案和老闆昨天交代的 task 藏在哪封信。還有,不會再被莫名其妙的信件主旨搞昏頭,(很多人不會寫信件主旨,而且,明明已經是不一樣的交代工作,卻還住在同一封信裡,真的很荒謬)……,不用再收信的優點太多了。

而上面這些事情,Chatwork 都可以解決?如果是這樣,這服務聽起來就有點意思了。

  • 有了 Skype,我為什麼還需要 Chatwork?

初見 Chatwork,你對它的第一個疑問一定和我一樣:Skype、 FB Message、Gtalk、Line 等即時通訊服務(再見了,MSN)用得好好的,為什麼我要換用 Chatwork?

「當你對現有服務不滿足時,你就會想換了」,Chatwork 執行長山本敏行篤定說。

做過簡單的調查後,山本敏行發現大家對於現有的線上即時通訊服務內容,仍存諸多不滿,包括:

1. 軟體經常當,訊息接收延遲。

2. 無法搜尋歷史紀錄,或搜尋功能不全。

3. 在群組對談中,新加入成員看不見先前的討論,很多對話都要重新來過。

4. 群組對話人多嘴雜,若要安排個別工作還得另開私人對話視窗。

5. 多數通訊服務的行動版,都不太友善。

為解決上述缺失,Chatwork 團隊在 2009 年推出新即時通訊服務,一次解決現存的即時通產品問題。

  • 不用再為了寫信 CC 或 BCC 花費大筆時間

國外媒體對 Chatwork 的功能也讚譽有加。亞洲科技新聞網站《e27》以 Skype 和 FB Groups 為比較對象,報導提到,Skype 傳檔功能為 P2P 技術,有佔據頻寬資源的問題;而且,如果 A 與 B 想互傳檔案,必須兩人都在線上,並不方便。至於 FB Groups,因為社團成員按讚、留言,幾無章法可循,導致討論訊息雜亂、難以辨識。

不同於 Skype 和 FB Groups 的作法,講求即時、便利的 Chatwork,服務技術以雲端儲存為主,其中的獨特功能「新增工作(Assign tasks)」,讓工作分配與完成進度一目了然。專案管理人、部門主管可以設定工作完成日,並輕易回溯成員工作完成與否,同事間也可以確認彼此工作進度以進行下一工作排程--這些工作以往必須一一透過信件往返,確認再確認,CC 來、CC 去,只讓人昏頭。

因為期許自己是「簡易操作」的企業端線上通訊服務,Chatwork 只要開啟瀏覽器就可使用,不需另外下載軟體,所有存在雲端的檔案,Chatwork 確保安全無虞。又,為了達到「方便性」,他們一開始就為總是在外走跳的上班族,提供 iOS 和 Android 兩種版本的 App 下載。

  • 行銷借力使力,積極與各地電信公司建立合作機會

Chatwork 目前並未操作任何電子、平面或網路廣告,他們的行銷策略是:借力使力。

借力的對象除了日本電信公司 KDDI,也積極與新加坡、矽谷電信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希望藉由與電信業合作(比如內建 Chatwork App),更快速地將 Chatwork 推廣給電信業者既有的用戶,擴張使用版圖。

考慮到社群力量,Chatwork 採用 FB 以及 G+ 登入,並加入邀請 FB 好友使用服務的功能,藉由社群力,再一次「免費」行銷。

我覺得 Chatwork 最有趣的行銷手法是他們的名片--上面並未印上 E-mail 地址,只印了 Chatwork 的個人帳號;山本敏行笑道,「因為我們就是提倡 ” No more E-mail ” 的服務呀!」這個專訪除了兩次面訪外,我們都是透過 Chatwork 溝通、分享圖檔。

若要問使用心得,我認為 Chatwork 的介面簡潔、易懂、好操作,細膩地連訊息通知聲都有多種選擇。

比較特別的是,它的訊息紀錄搜尋功能非常精準、撈取很全面;這對每天必須面對大小 task,以及同事間工作排程分配的上班族來說就像另一個大腦,專門收藏那些被你遺忘的點滴。

  • 挾日本企業少見的「進軍全球」野心,陸續於新加坡、美國矽谷佈點

Chatwork 本部連同技術團隊都在日本,在當地已累積 16 萬使用者。

這數字好像不多?但別忘了,Chatwork 是針對「企業」提供的線上通訊服務,不像 Line 這類大眾通訊軟體,所以 16 萬是個很不錯的成績。山本敏行也以微軟剛收購的企業用社交通訊服務 Yammer 為例,他說 Yammer 目前約有 5 百萬用戶,微軟為了拓展企業市場花了 1.2 億美元收購它;換算一下,為了得到用戶,微軟必須在每個用戶身上花費 24 美元。

而 Chatwork 在幾乎沒有任何廣告宣傳的預算下,穩穩地以每個月 1 萬位新用戶的速度成長著--他們不需要花錢買用戶,只管把產品做好。

包括日本京都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從大型企業諸如電信公司 KDDI 到各中小型產業,都有 Chatwork 的愛用戶。

去年 9 月,他們拓展到矽谷,準備從那裡開始進軍全球市場。

山本敏行說,「進軍全球市場」這件事,在日本並不常見。他表示,日本人已經習慣待在自己的 Safe Zone(安全區),大家都喜歡去傳統的大公司,沒有自信往外面跨出去,「但我們一定要做,一定要走出去!在日本的話,就只能看到日本的東西,一定要走出去才行!」

除了矽谷之外,全球市場的亞洲站設定在新加坡和台灣,山本敏行解釋,因為這兩個國家是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的地方,「尤其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公司內部溝通亟需更方便、易用的工具。」

將目標設定在「進軍全球市場」,是很令人讚賞的野心,也值得台灣創業家學習與實踐。

(圖片由山本敏行提供;截圖來源:Chatwork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拿石頭砸自己腳,6 個毀了企業的創辦人

科技產業在過去的數十年之間,造就了許多的明星企業與偶像級執行長,傳奇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在在都讓人驚嘆。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夕致富的傳奇,也可以看到讓人惋惜的錯誤決策導致一家優秀的公司毀於一旦。而故事的結局,往往是由領導者所主導的。

  •  一位領導者應該提供什麼呢?

《經理人月刊》提出,日本漫畫 《ONE PIECE》(中文譯名:海賊王、航海王)的魯夫用了七種管理方式,組織起全日本最強悍的團隊:

1. 設定目標:對自己、自己的能力與跟隨者充滿信心。也就是組織中所有的成員都應該知道企業的願景,以及如何把自己的目標與企業的目標結合在一起。

2. 選人:職場倫理與做人做事的態度,是成功的基礎。

3. 用人:找出部屬的長處並善用之。

4. 決策:當機立斷,不怕做艱困的決策。

5. 留才: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產,要不惜一切保護。

6. 信任:說到做到,贏得部屬信任。

7. 育才:讓部屬為你的目標自我啟發,因為他們想和你一起實現偉大的抱負。

如果你想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就應該先瞭解有哪些行為可能讓你的企業毀於一旦?也讓我們檢視一下,有些一時迷惑的領導者,到底牴觸了哪幾項「魯夫原則」?

  •  1. 沉溺於昔日成功模式的老闆,Dell  創辦人 Michael Dell

Michael Dell 還是大學生時,就發現電腦的成本與售價間有著頗大的差距,此後就決定利用組裝電腦的方式做為經營企業的商業模式。

無論是「跳過中間商」或「接單後生產」,都算不上是創新科技的應用,但是, Dell 卻在 Nasdaq 成功掛牌上市,還一度讓創辦人Michael Dell 成為財星五百大企業中最年輕的執行長。

然而科技產業變遷之快,讓 Dell 在行動裝置方面,難以追趕 Apple 與 Google 等競爭對手;在雲端需求方面,也未能及時反應。甚至在 2007 年,還曾經被檢方控訴為了提高銷售量,採用詐騙、不實廣告和欺瞞的商業手法吸引消費者,包括誤導的融資條件,未確實履行退款、保固和服務合約等,最後讓消費者背負高利率的貸款。

種種不利因素,讓 Dell 在 2013 年正式宣佈股權私有化,董事會決議所有流通在外股票將由創辦人兼執行長 Michael Dell 以及 Silver Lake 投資公司收購,收購價格為每股 13.65 美元,收購案總金額達  244 億美元。而所有的交易將在 2014 年度第二季結束。

  • 2. 資訊未透明化的老闆,Best Buy 創辦人 Richard Schulze

Best Buy 是一家美國的消費電子零售商,過去因為時常推出各種新穎的行銷促銷手法,並陳列最吸引人的產品,每每吸引大量的購物人潮。也因為曾經與微軟合作,讓微軟入股,使得 Bestbuy.com 成為流量頗高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

然而,Best Buy 終究還是得面臨企業成長到一定程度,總是會失去彈性與靈活度的難題,Best Buy 也面臨著難以與亞馬遜等對手競爭的困境。在 2012 年第四季虧損 4 億 900 萬美元,每股虧損 1.21 美元。

而其執行長 Brian Dunn 還捲入了帳務醜聞,更陷入與部屬有不正當關係的事件中。僅管 Brian Dunn 事後已離職,但董事會對創辦人 Schulze 事前知悉此事卻未告知而不滿,讓這位創辦人決定辭職,Best Buy 也將走向私有化。

  • 3. 私德備受爭議的老闆,American Apparel 創辦人 Dov Charney

American Apparel(簡稱 AA),是一家生產製造高品質服飾,並走平價路線的企業。AA 堅持純正美國製造,總部和工廠都設在美國洛杉磯,從原料、設計、製造與品管等製程全部依照美國標準。

其創辦人兼執行長 Dov Cherney 指出,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在:「工作和享樂應該結合。」公司還高倡同志合法化,並在加州通過「8 號法案」,合法化同志婚姻的同時,盛大推出「Legalize Gay(同志合法)」紀念 T-shirt,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話題。

然而,創辦人的私德同樣受人觀注,有許多離職員工控訴,這位前老闆對其性擾騷與強迫拍不雅照片等等惡劣行徑。

  • 4. 被批評為還無法獨當一面的老闆,Groupon 創辦人 Andrew Mason

Groupon 是團購網站的先趨,推出「每日一物、限時限量 」的營運模式,啟動了O 2 O 模式的建立。在 2010 年,Groupon 還拒絕了 Google 高達 60 億美元報價收購該公司的條件。

不過,Groupon 在財報的處理上一直有問題,甚至誇大營收,雖然有人主張是因為其成長過快,以至於沒有部署適當的財務措施來適應增長的速度。但,這並無法消除投資人對其未來發展的疑慮,而要求撤換執行長的聲浪也從未停過。

雖然,Groupon 的創辦人 Andrew Mason 成功地讓企業成長茁壯;但在管理財務,與營運不斷擴大的公司上並沒有相關的經驗,也讓他被自己創辦的公司開除。

  •  5. 只圖利自己的老闆,Countrywide Financial 創辦人 Angelo Mozilo

《富比士雜誌》2007 年美國五百大企業執行長薪酬排行榜,美國最大抵押貸款銀行 Countrywide Financial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Angelo Mozilo 領了 1 億美元薪酬,在金融業中排行第一;可是,Countrywide Financial 過去 6 年來每年平均股票報酬率負 9 %,被《富比士》評為五百大企業中的倒數第一名。

一家金融服務公司存在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滿足客戶的財務需求,並同時為企業本身創造利潤。但有許多金融公司卻是反其道而行,他們首要考量的是自身的財務利益,而且通常都犧牲了原本應負責達成的客戶財務目標。

Mozilo 身為全美最大房貸業者,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 Exchange Commission,SEC)推出證券交易法反詐欺條款 10b-5-1 交易計畫時,就已經知道和全美金融信貸風險升高,以及承做貸款預期績效不彰有關的重大、非公開資訊。卻還對投資人隱瞞「即將來臨的大災難」,沒有警告公司出現大規模違約的實情。甚至因為知道公司的狀況,而違法拋售近 1.4 億美元股票。成為次級房貸風暴的最大推手。

  • 6. 錯看市場的老闆,Blackberry 創辦人 Mike Lazaridis

Blackberry 是加拿大的一家通訊公司,主要產品為黑莓機。黑莓機一開始是以 Push Mail 功能而廣受好評,連美國總統歐巴馬入主白宮都選擇要留在身邊。早期黑莓機的用戶多為商務人士,直到 2006 年的 Pearl 系列,才打入一般用戶市場。

然而因為企業政策使然,Blackberry 把多數資源放在滿足商務型用戶需求上,雖然在 Push Mail 功能上加強了很多,也與第三方合作夥伴開發了不少的商用程式,可是,終究還是失去了廣大的一般用戶市場。

在歷經專利賠償、市值縮水、大幅裁員與管理階層的爭權內耗下,Blackberry 能否重返榮耀,還有待時間證明。

(資料來源:The Huffington Post;圖片來源:purplemattfish, CC Licensed)

如果做不成魯夫這七點︰
1. 設定目標:對自己、自己的能力與跟隨者充滿信心。也就是組織中所有的成員都應該知道企業的願景,以及如何把自己的目標與企業的目標結合在一起。
2. 選人:職場倫理與做人做事的態度,是成功的基礎。
3. 用人:找出部屬的長處並善用之。
4. 決策:當機立斷,不怕做艱困的決策。
5. 留才: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產,要不惜一切保護。
6. 信任:說到做到,贏得部屬信任。
7. 育才:讓部屬為你的目標自我啟發,因為他們想和你一起實現偉大的抱負。

以下六點你中了幾點呢?
1. 沉溺於昔日成功模式的老闆,Dell 創辦人 Michael Dell
2. 資訊未透明化的老闆,Best Buy 創辦人 Richard Schulze
3. 私德備受爭議的老闆,American Apparel 創辦人 Dov Charney
4. 被批評為還無法獨當一面的老闆,Groupon 創辦人 Andrew Mason
5. 只圖利自己的老闆,Countrywide Financial 創辦人 Angelo Mozilo
6. 錯看市場的老闆,Blackberry 創辦人 Mike Lazaridis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中華電信 3G 上網,省錢招術 mcool49 方案,吃到飽只要 299

最近因為拿到 new HTC One,手邊的手機也常換來換去測試,所以參考了電腦王阿達那邊介紹過的 mcool49 上網方案,看起來似乎還不錯,就順便去中華電信申請了一個門號搭配 mcool49 上網使用,而這樣的搭配確實是蠻划算的,因為 mcool49 上限也只收到 299 元,雖然上網是透過代理的方式,不過大部份常用的 APP 都可以正常上網沒有問題,就也順手記一下筆記給大家參考,去申請這樣的方案時該注意哪些事情,以及 Android 手機應該怎麼設定,才能將這方案發揮的淋漓盡致,想省錢上網吃到飽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囉。


mcool49 方案申請注意事項與網路設定(for Android):

到中華電信臨櫃申請時會有一張方案表,記得你是要申請 mcool 49 的方案,上限就是收到 299 元,每月基本有 10 萬個封包,也就是 12.2 MB 左右。

00

然後在申請時記得告訴他,你只要 emome 服務,Internet 服務不要,在申請聯單上確定有寫上徹 Internet 或是 拆 Internet 即可,這樣申請就不會有問題。

00-1

mcool49 上網設定方法(for Android):

記得這只是 for Android 手機的方法,如果你是 iPhone 用戶請參考阿達:這篇

進入設定→行動數據→存取點名稱(APN)。

0102

沒意外會看到 internet 及 emome,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不能選擇 emome,不過沒關係,我們就來新增一個好了,也不會修改到原本預設就有的值,按你的功能鍵,然後「新增APN」。

0304

我們總共要輸入欄位從名稱到連接埠依序輸入,名稱的部份,可以隨便輸入一個,自己好記就好。

0506

APN 請輸入「emome」,Proxy 請輸入「10.1.1.1」。

0708

最後則是輸入連接埠「8080」即可。

09

輸入完後確認設定都正確的話,就儲存新的 APN 設定。

10

然後選擇你新設定的 APN 取存點後退出或回到桌面即可,然後就應該會看到訊號區出現 3G 的訊號,如果沒出現,就重開機或是開啟飛航模式再關閉即可。

11

再來請到任一個檢查自己 IP 的網站測看看自己的 IP 是不是「211.79.36.249」,表示設定沒有問題啦。

IP 檢查,請用手機上任一瀏覽器開啟「http://www.whatismyip.com.tw」,或掃描以下 QR 條碼:

qr

12

可以使用的 APP 蠻多的,基本上都支援這樣的上網方式,像是 Google Map(但定位較不穩定),Youtube 可看。

1314

Facebook & Line 也都沒問題。

1516

Google+ & Gmail 沒問題。

1718

高鐵訂票系統 & 一般上網沒問題。

1920

Dropbox & Play Store 沒問題。

2122

附上一張速度測試(前三筆,紅框處),分別在不同地方測試,其實速度蠻不錯的,只是偶而會不太穩定,大致上沒有太多問題。

23

其它還有很多 APP 其實大致上都有支援,目前測到沒有支援的大多是連回家中設備的一些 APP,速度都蠻穩定的,偶而不穩定,但偶發性而已,大概重新整理就正常,最多就是收到 299 元,真的蠻划算的,對於 3G 需求沒那麼重度的朋友,其實用這方案是最划算,有需要的朋友就考慮看看囉。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新手教室]簡單好用的網頁版RAID容量計算器,幫你輕鬆計算NAS需要幾顆硬碟

image

NAS(網路儲存設備)就是安裝多顆硬碟所組成磁碟陣列(RAID)的一種裝置,能利用RAID磁碟容錯的特點,讓資料能夠儲存能更安全、更快速,即使某顆硬碟故障了也不至於造成資料的損失。但是不少人在選購NAS時不知道該挑選幾顆硬碟的機種,或是不知道RAID 0、1、5、6、10是什麼意思,以及硬碟組成RAID後可用的容量有多少。今天阿正老師要介紹一個相當好用的網頁版「RAID容量計算器」,除了能幫你計算RAID的可用容量,還教你什麼是RAID,如果你想購買一台NAS,不妨先利用這個計算器來規劃一下適合你的機種吧!


在這個數位化檔案與日俱增的時代,不論是重要的文件、照片、影片…全都以儲存在硬碟中,但是硬碟總會有故障的時候,一不小心可能就造成寶貴資料的損失,這些損失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硬碟的售價,因此「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這種設備才會越來越流行。

NAS可以利用磁碟陣列(RAID)的方式,將資料分散儲存於兩顆以上的硬碟,即使某顆硬碟故障了,只要汰換壞掉的硬碟,就能快速重建RAID,讓資料不至於損失。目前市售的NAS有多種廠牌,如Buffalo、D-Link、Qnap、Synology、Thecus、WD、Zyxel…等,機型有1 Bay(只能裝一顆硬碟)、2 Bay…到12 Bay以上都有,依照NAS內建CPU/RAM的效能、容量及功能,售價的差距也相當大。

image
▲圖:PChome購物的NAS網頁(圖片來源

使用RAID容量計算器

NAS有那麼多種,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機型呢?其實很簡單,你可以先利用Synology網頁上的「RAID容量計算器」來事先計算一下容量,以及瞭解你對RAID的需求。

Synology RAID容量計算器

 

「RAID容量計算器」的畫面如下圖,最上面有500GB~4TB等9款市售硬碟容量可以挑選,然後將要使用的硬碟拖曳到畫面中央的NAS圖片上。

畫面中間有個「i」的圖示,按下後會顯示RAID說明,下方則可選擇兩種RAID型態。

SNAGHTMLd41893

例如阿正老師想購買一台4 bay的NAS,並想知道使用RAID 5跟RAID 10之後可用的空間有多少,所以我拖曳了四顆3TB的硬碟進來(硬碟容量不見得要一樣,可以不同容量混合使用),然後在下方的「RAID型態」中分別選擇RAID 10及5。

選擇後在右邊的柱狀圖上會立刻幫你計算出可用空間(綠色)、用於資料保護的空間(藍色),以及未利用的空間(灰色)。RAID 1和10會浪費一半的硬碟空間,RAID 5會浪費一顆硬碟,RAID 6則是浪費兩顆硬碟的空間。(如果想重新選擇硬碟,可按下硬碟圖片中的綠色箭頭將硬碟移除)

SNAGHTMLd8fa49

 

什麼是RAID?

那RAID 0/1/5/6/10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只要按下畫面中間的「i」圖示,就會顯示RAID說明,如下圖:

image

由於畫面較大,特別另外放大截圖給讀者參考,首先是RAID 0跟1,RAID 0是將資料分別寫到不同硬碟,可加速讀寫速度,但是一旦其中一顆硬碟掛了,資料也會全部損毀。

RAID 1則是鏡像備份,使用一半的硬碟空間拿來備份資料,雖然安全,但是浪費的空間較多。

image

RAID 5及6是目前常用的磁碟陣列類型,RAID 5最少需要三顆硬碟,有一顆硬碟的容量機制(允許壞一顆硬碟),能用的空間則為硬碟數量減一;RAID 6則需要至少四顆硬碟,有兩顆硬碟的容量機制(可允許壞兩顆硬碟),能用的空間則為硬碟數量減二。

image

至於RAID10則是兼具了RAID 0及1的優點,但是所需的硬碟較多(最少四顆)且數量為偶數,使用一半的容量當作備份。

image

最後兩種是Synology公司自家的複合式RAID類型,SHR-1/SHR-2分別有一顆及兩顆硬碟的容量機制,跟傳統RAID的不同在於可以使用不同容量的硬碟,並能充分利用儲存空間,配置起來比標準的RAID類型更為靈活、方便。

image

看了以上介紹,相信你對NAS及RAID的計算方式應該多少有一些概念了,如果你只將自己寶貴的照片、影片及文件儲存在沒有RAID的硬碟中、擔心哪天硬碟掛點讓資料不見了,不妨考慮購買一台適合自己的NAS,才能讓你的珍貴檔案有個更安全的「家」。

基本上2Bay的機種較適合一般家庭使用(可做RAID 1),如果是辦公室環境多人使用的話,建議使用4Bay以上的機種,不但能做RAID 5/6/10,而且處理速度也比較快,功能更完整(甚至能在NAS上面架設網站、代抓BT、當DLNA/iTunes伺服器),讓NAS變成你的資料及影音中心。

所以在挑選NAS前記得要多方比較一下,才能挑到一台適合自己的好NAS喔!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