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上班族必知的四個「加班理論」:只能撐4週、除非週休三日、效率高是錯覺、成員10人以下 (Mr. 6)

這週看到一則有趣的報告,它說,一直以來,總是有很多很多市調公司、科學家、企業,做了各式各樣的「工作產值」的實驗,這位作者這些實驗,發現他們得到的結果都差不多,所以他自己花了一點時間,整合了他所看到的八種關於工作效率的實驗結果。

有趣的是,這些實驗,不約而同的都和「加班」有著很大的關係,大多的結果都是在講「加班」的,我將這八點整理了一下,「濃縮」成四大點,給大家作為參考:

第一、加班的確有助於工作效率,但長期加班四個星期後會開始降低:這傢伙找到了每天工作時數的關鍵,他說,當人們工作每天少於8小時,則工作得「不夠」,意思是說,還可以再增加。我不確定這是科學家說的,還是說人類被一天八小時給習慣了,但有趣的是,研究表示,若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呢?的確,工作效率會提升,這間企業請了四個人彷彿有五個人或六個人、甚至七~八個人的工作效率,但,這樣的高效率的缺點是「不持久」,只要過了四個星期就會開始下降,這點告訴我們,長期的加班絕對不是常態,偶爾相當不錯。

第二、如果一週只工作四天,則那四天可以超時加班都沒有關係另一個研究更有意思,他們說,以上的所謂的最佳工作總時數是以「週」來計算的,只要每週維持在40小時(也就是每天8小時乘以5天=40小時)都還不錯,但,如果一間公司一週只工作四天(而非五天),則一天可以塞10小時沒關係,長期下來也不會怎麼樣,如果一週只工作三天呢!那麼一天塞13小時都可以!我猜想這和員工自己和別公司的朋友「相互比較」有關係,這表示,所謂工作滿意度是建立在員工和其他公司的比較,若比其他公司好就「不會不滿意」,譬如別人一週上五天班,而你一週只要上四天班,就算一天比別人晚走都還ok;這也說明了為何有些產業如科技公司或廣告公司有的天天都是午夜才走,大家卻甘之如飴,因為整個產業都是這樣的!

第三、加班的時候大家「錯覺」好像工作效率很高,其實比不加班還低:第三點更有趣,他們找來兩組人,一組讓他們超時工作,一組是正常時數,結果發現,超時工作的那組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效率」比以前還高,但實際上測量他們的產出,其實「沒這麼高」(也就是真的有比較高,但沒有他們「想像」的這麼高!),有趣的是,過了四個星期之後,超時工作的依舊超時工作,這時候工作效率已經開始降低了,他們有感覺到,但他們依然「堅持」這時候超時的工作效率依然比正常時數的工作的工作效率還要高,但實際上,他們的工作效率已經「低於」正常時數的工作效率,卻渾然不覺!他們說,這是因為已經習慣一天工作12小時的人,會覺得「工作8小時的產出一定比較少」,這樣的習慣的想法,讓他們對於正常時數的工作已經「沒有信心」,以致於造成錯覺。

第四、瘋狂加班的最佳團隊配置:成員10位以下、無牆隔開、跨領域:他們最後研究了一個關鍵數字,到底一個團隊要多少人,加班起來的工作效率最高?答案是:10人。他們說,過了10人,相互溝通的成本大幅暴升,但在10人以下,工作效率會比大公司還好上30~50%,相當多!而且此團隊最佳的座位配置為「彼此無牆,外圍隔牆」,也就是彼此之間可以直接觸碰到,沒有任何牆壁阻擋,但對「外」也就是公司裡的其他部門,則是有「牆」擋住,可想而知,專家是認為每一個團隊獨立運作的效果是最好的!最有趣的是,他們說,這個團隊的「成員」,最好不是「單一性質」,比方說財務的在一個部門,技術的在一個部門,而是「打散」(cross-functional),這樣的「混合型部門」在一開始溝通會辛苦,但長期合作是最好的。

加班已經形成上班族長期要習慣的事情,加班沒關係,但加班也要加得巧,以上整理四點,可以讓全公司知道

via mr6.c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