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又是油價(2)的時候,答應要再寫一篇比較成品油稅前價格的博客,因為只有稅前的價格才是石油公司拿到手的。比較稅前的價格,可以更直接的反映中國油價“高”是不是因為石油公司利用壟斷地位導致的。請注意,寫了這麼多關於油價的東西,不是在為壟斷辯護,或者更廣義的為國企辯護。我在《一沙一世界》的序言裡和很多的文章裡反覆的表達我對既得利益的擔心,人群分化的擔心,和收入分配的擔心。
“但我同時也是為中國的未來感到焦躁的。相對容易的改革已經完成,改革過程中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者,而且我們的人群正在快速分化,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續拉大就是一個明證。當我們要面對更困難的改革和更複雜的問題,當我們存在可能會阻礙改革且越發強大的既得利益者,當我們的人群分化以致於越來越難對改革的方向形成共識,再加上那些原本就要慢慢收緊的約束-從資源,到環境到我們越來越老的人口結構,這些都讓中國經濟的未來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這些都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難,但同時,不少國家也曾經在面對類似情形的時候走上過彎路-民粹主義流行,社會矛盾激化和裙帶市場經濟無處不在-這些都可以輕鬆的扼殺經濟增長。”
具有壟斷地位的國企顯然是導致這些發生的重要因素。但我同時也擔心民粹主義。在我見過的經濟表現很差的國家裡,民粹主義盛行的國家甚至比裙帶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更差。裙帶資本主義,講的難聽一點,至少那些裙帶還能受益。而民粹主義盛行的國家,政客打著為了老百姓利益的幌子,但最後受損的都是老百姓。因此,討論任何政策問題,都必須是有理有據的,負責任的政策是不能以老百姓一時喜歡不喜歡為標準的。我去過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有很多討好老百姓的政策:結婚政府發紅包,生孩子政府也發紅包,家裡只要有未成年人,按人頭個個都有紅包。老百姓高興了幾天,就把這些錢當作想當然了,發了是應該的,不發就要生氣。後來政府沒錢了,又不敢得罪老百姓,怎麼辦?就去借高利貸。沒抵押怎麼辦?就把這個國家的礦產資源押出去。這等於是把一個國家的未來給抵押了,去讓現在的老百姓高興。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說這件事情只是想說,簡單的以老百姓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政策好壞的標準是有問題的。
因此,我在這裡寫油價的事情,就是想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很多人不是說中國因為壟斷油價才高嗎?這至少和我看到的事實和數據不符合。
好了,回到數據吧。在說數據之前,再說一個故事吧。在2008年6月的時候,我和谷主駕車出遊,那個時候美國的油價是4美元一加侖,按當時的匯率,合人民幣7塊3一升。我們到了一個森林公園,住在了一個家庭旅館,開旅館的是一個退休的歷史老師。早晨,老頭一邊給我們煎雞蛋,一邊跟我們聊天。我投其所好的問了問當地的歷史,人家是歷史老師嘛,他跟我們說,當年福特(Henry Ford)曾經駕車來過這裡,目的是推廣汽車這個概念。臨行前,我們向他打聽出山的道路。老頭很好心,說你們可以如何如何開。他特意提醒,我們可以在某處加油,因為那裡的油便宜。我有點擔心的問:便宜是不是質量不好啊?他說:不是的。你經過的那個地方是印第安保留地,所以沒有稅,因此油便宜。後來我們一路開過去,確實感受到了有稅的油和沒有稅的油價格的不同。
美國汽油裡的稅其實是相當低的。聯邦的汽油稅是18.4美分一加侖,各州的還有各州的汽油稅,稅率非常非常的不同,但總的平均起來,大約是30美分一加侖左右,因為美國的汽油稅平均起來大約是48每分一加侖。下面這副圖就是美國稅前和稅後汽油的價格,不出意料的是,這是兩條平行線。
中國的汽油價格里的稅收種類比較複雜,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增值稅是17%,城建稅和教育費加在一起在10%左右,各地不同,我這裡簡單起見把兩種稅的總稅率算成25%。此外,消費稅在2009年1月以前是2毛一升,2009年以後變成1元一升,增加的原因是費改稅。按照這些比例,我計算了中國汽油的稅前價格,很明顯的是,兩條線之間的距離在2009年1月後變大了,原因就是前面說的費改稅。
好了,那中美兩國汽油的稅前價格,也就是屬於石油公司的那部分,究竟誰高誰低?下面這副圖就是兩國稅前油價的圖。先說幾件事情,一是:我這裡比較的是中國的93號油和美國的87號(也就是普通regular)油。兩種油的質量哪個更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像馬六,雅閣,凱美瑞這樣比較主流的車型,在國內加93號油就行,在美國加87號油就行,雖然看標號是93號高,但兩種油的質量應該可比。二是:有人說美國人煉油用的都是“甜油”,也就是含硫含雜質比較低的油,因此成本高。而中國人煉油用的往往是含硫含雜質比較多的油,因此成本低。坦率的說,我不同意這個說法。“甜油”所以價格高,恰恰是因為它更容易煉出符合標準的汽油來,且其可被利用的比例高。如果用低品質的原油真的能夠降低煉油的成本,那每個石油公司都會願意買低品質的油來煉,甜油就賣不出這麼高的價格。有人可能又會說,中國汽油的質量其實不如美國的好,那好吧,參見前面第一點。
兩國的稅前油價究竟如何?很明顯的是,中國在2009年之前,稅前油價明顯的低於美國的稅前油價。這證實了我昨天寫的觀點:中國在2009年之前,系統性的定低了成品油的油價,這也是煉油企業行業性虧損的原因。2009年之後,中國的稅前油價開始高於美國,但差距並不大,在最近一年,一升油的差別大約在1-2毛錢左右。這1-2毛錢不是一個很小的數,美國的加油站基本上一升油折合成人民幣也就掙1-2毛錢,但這1-2毛錢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壟斷?效率?零售系統差別?運輸成本差異?基礎設施?質量差異?我完全不知道。但就算把這點差別全部歸於壟斷吧,把這些都擠掉,中國的汽油能便宜1-2毛錢一升。
這1-2毛錢能解釋中國的油價從兩年前的5塊出頭漲到現在的7塊多嗎?你自己看吧。有人也許會說:我們其實不是在抱怨油價本身。好吧,我這裡談的是油價。換句話說,你在談牛,而我在彈琴。
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又是油价(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