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科學松鼠會 » 科學層面分析八個所謂「轉基因的安全性事例」(上)

作者:陳茹梅(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誕生以來,轉基因的相關研究日益加快,轉基因的產品越來越多。據初步統計,關於轉基因作物的研究論文2000年為676篇,2009年增加為1301篇,這十年總論文數量為10171篇。相關的新聞報導更是不計其數,其中偶爾有些反對轉基因的聲音。在生物技術育種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千千萬萬的關於轉基因科學研究中,僅有八個所謂的「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事例,其中六個與食用安全相關,兩個與生態安全相關。本文目的是通過對這些事例的剖析,看清楚這些事例是否是以科學為基礎。同時也讓更多的公眾真正瞭解事情的真相。

第一部分:事實的敘述與分析

食用事例1:巴西堅果與轉基因大豆
發生於美國
發端於科研論文

巴西堅果

大豆是營養豐富的食物,營養來自於其富含氨基酸,但是大豆中的氨基酸中缺乏含硫氨基酸。巴西堅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種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質(2S albumin)。為進一步提高大豆的營養品質,1994年1月,美國先鋒(Pioneer)種子公司的科研人員嘗試了將巴西堅果中編碼2S albumin蛋白的基因轉入大豆中(文章摘要發表於《細胞生物化學雜誌》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研究結果表明轉基因大豆中的含硫氨基酸的確提高了。

但是,要對這種大豆進行產業化開發就必須明確人食用是否安全,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並且由各國制定法規加以規範。轉基因作物必須按照法規要求的開展食用安全性評價並得到食用安全的結論才有可能獲准商業化。在研究人員對轉入編碼蛋白質2S 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進行了測試之後,發現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同樣會對這種大豆過敏,蛋白質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堅果中的主要過敏原(研究結果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 334:688-692)。

因此,先鋒種子公司立即終止了這項研究計劃,此事後來一度被說成是「轉基因大豆引起食物過敏」,作為反對轉基因的一個主要事例,但實際上「巴西堅果事件」也是所發現的因過敏未被商業化的轉基因案例。恰恰說明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和生物技術育種技術體系具有自我檢查和自我調控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轉基因食品成為過敏原。事實上,巴西堅果被認為是人類天然的食物,它本身就含有這種過敏原,因此,天然食物也並非對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食用事例2:普斯泰(Pusztai)土豆事件
發生於英國
發端於電視新聞

普斯泰

「普斯泰(Pusztai)」事件,1998年秋天,蘇格蘭Rowett研究所的科學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過電視台發表講話,說他在實驗中用轉雪花蓮凝集素基因的馬鈴薯喂食大鼠,隨後,大鼠「體重和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此言一出,即引起國際轟動,在綠色和平等環保NGO的推動下,把這種土豆說成是「殺手」,並策劃了破壞轉基因作物試驗地等行動,焚燬了印度大的兩塊試驗田,甚至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非轉基因試驗材料也遭破壞,以致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都無法答辯。歐洲掀起反轉基因食物熱潮。

普斯泰的實驗遭到了權威機構的質疑。英國皇家學會對「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視,組織專家對該實驗展開同行評審。1999年5月,評審報告指出普斯泰的實驗存在失誤和缺陷,主要包含六個方面:不能確定轉基因與非轉基因馬鈴薯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對試驗用的大鼠僅僅食用富含澱粉的轉基因馬鈴薯,未補充其它蛋白質以防止飢餓是不適當的;供實驗用的動物數量太少,飼喂幾種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標準食物,欠缺統計學意義;實驗設計差,未按照該類試驗的慣例進行雙盲測定;統計方法不恰當;實驗結果無一致性。通俗地講,該試驗設計不科學,試驗的過程錯誤百出,試驗的結果無法重複,也不能再現,因此結果和相應的結論根本不可信。

普斯泰是在尚未完成實驗,並且沒有發表數據的情況下,就貿然通過媒體向公眾傳播其結論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不久之後,Pusztai博士本人就此不負責任的說法表示道歉。Rowett研究所宣佈普斯泰提前退休,並不再對其言論負責。

食用事例3:孟山都轉基因玉米事例一
發生於法國
發端於科研論文

Gilles-Eric Seralini

2007年,法國分子內分泌學家Seralini及其同事對孟山都公司轉抗蟲基因玉米的原始實驗數據作過統計分析(文章發表於《環境污染與毒物學文獻》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52: 596-602),得出老鼠在食用轉基因玉米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

當時,一些科學家和監管機構就指出他們的工作存在著大量的錯誤和缺陷。來自美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學及統計學專家組成同行評議組,對 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開覆審和評價,認為,Seralini等人對孟山都公司原始實驗數據的重新分析,並沒有產生有意義的新數據來表明轉基因玉米在三個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導致了不良副作用。並在《食品與化學品毒理學》上發表評價結果。

2009年,Seralini及其同事再次把歐盟轉引的美國孟山都公司的實驗數據重新做了一個粗淺的統計分析,在2009年第7期《國際生物科學學報》上發表文章,文中指出,食用了90天轉基因玉米(抗除草劑玉米NK 603,抗蟲玉米MON 810和MON 863)的老鼠,與食用轉基因玉米不到90天的老鼠,其肝腎生化指標有差異。據此把這種差異解釋成食用轉基因玉米後造成的。

該文章發表後,便受到了監管機構及同行科學家的批評:法國生物技術高級諮詢委員會指出,Seralini及其同事發表的論文中僅列出了數據的差異,卻沒能給予任何生物學或毒理學上的解釋,而且這種差異僅反映在某些老鼠和某個時間點上,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此外,Seralini及其同事沒有進行獨立實驗,僅僅是對孟山都公司原始數據做了重新分析,顯得粗略、證據不足、或解釋錯誤,根本不足以推導出轉基因產品會導致某些血液學上的、肝腎的毒性跡像這樣的結論。總之,Seralini等人的論文沒有任何新的科學信息。

另外,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局通過對Seralini等人論文數據的調查分析指出,此論文的統計結果與組織病理學、組織化學等方面的相關數據之間缺乏一致性,且沒能給予合理解釋。該機構同時認為,喂食轉基因玉米後老鼠表現出的差異性是符合常態的。對於這篇文章最大的質疑在於,Seralini等人的實驗結果仍然和2007年的文章一樣,不是建立在親自對老鼠進行獨立實驗的基礎之上,文中進行統計分析的數據,仍然是借用來源自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實驗,他們僅僅是對數據選擇了不合適的、不被同行使用的統計方法作了重新分析。因此結果和結論都是不科學的。

食用事例4:孟山都轉基因玉米事例二
發生於奧地利
發端於研究報告

Juergen Zentek

2007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獸醫學教授約爾根‧澤特克(Juergen Zentek)領導的研究小組,對孟山都公司研發的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NK603和轉基因Bt抗蟲玉米MON810的雜交品種進行了動物實驗。在經過長達 20周的觀察之後,澤特克發現轉基因玉米對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潛在危險。

事實上,關於轉基因玉米是否影響老鼠生殖的問題,共進行了三項研究,而僅有澤特克負責的其中一項發現了問題。該研究結論發佈時,尚未經過同行科學家的評審,澤特克博士在報告時自己都表示,其研究結果很不一致,顯得十分初級和粗糙。

歐洲食品安全部評價轉基因安全性的專家組最近對澤特克的研究發表了同行評議報告,認為根據其提供的數據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同時,兩位被國際同行認可的專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後專門審查及評議了澤特克博士的研究,並獨立地發表申明,認定其中存在嚴重錯誤和缺陷,該研究並不能支持任何關於食用轉基因玉米MON810 和NK603可能對生殖產生不良影響的結論。

(待續)

編者小記:
感謝陳老師授權轉載本文。公眾對轉基因技術與潛在風險多有誤解,一些錯誤的報導更加深了偏見與恐慌。

保持警惕是好事,但不要讓扭曲的信息挾持了您的情緒。如果您還想閱讀一些關於轉基因的科普,松鼠會為您推薦以下幾篇——

另外,科學松鼠會非常歡迎自然科學相關的各種科普投稿。我們將會在審稿後擇優發表。

投稿方法有二:
1.去松鼠會論壇的「松鼠學堂」版面註冊發帖,注意需選擇「群博投稿」這一發帖選項。
2.將稿件註明「群博投稿」,發送至松鼠會郵箱songshuhui.net@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