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FCoE(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的概念提出以來,FCoE與iSCSI的優劣比較一直是儲存界爭論的焦點。特別是FCoE與採用10Gb乙太網路的iSCSI之間,由於應用範圍或技術特徵上都存在著重疊,因此何者能成為下一世代普遍應用的儲存區域網路標準,也成了眾所關注的話題。 FCoE與iSCSI同樣都是採用乙太網路物理層的區塊型(Block)儲存網路協定。在最底層的網路介面層上,FCoE與iSCSI同樣都是使用乙太網路,同樣都有承接乙太網路廣大基礎的優點。
不過,兩者的相同之處也僅止於此。FCoE要求的乙太網路是基於10Gb乙太網路的聚合增強型乙太網路(Convergence Enhanced Ethernet,CEE),而iSCSI則是現有的一般1Gb或10Gb乙太網路。
與現有10Gb頻寬的802.3ae乙太網路相比,CEE雖然也是10Gb頻寬,但擁有改進的資料鏈結層,具備無損失傳輸、基於優先等級的流量控制等特性,連線品質與流量控制機制,均優於標準的10Gb乙太網路。
此外,FCoE在Layer 2/3是直接將FC訊框直接映射為乙太網路訊框,上層仍使用標準的FC-2/3/4,沒有iSCSI訊框中的TCP/IP,因此能避開IP既有的問題,理論上的效率可高於基於TCP/IP的iSCSI。換句話說,與iSCSI相較,FCoE「取乙太網路的低價、普及利益,而捨TCP/IP帶來的性能問題」。
換言之,FCoE本質上是一種光纖通道協定(FCP)的變形,除了底層是透過映射轉為乙太網路的MAC位址外,仍保留了FC協定FC-2以上的所有上層格式,很容易就能與FC溝通,共享相同的管理政策。
透過整合FCoE與FC兩種介面的交換器,用戶端只要安裝支援FCoE的CEE網路卡,就可以很方便地「融入」既有的FC SAN,無需增購昂貴、且用途單一的FC HBA,適合應用在已建置有FC SAN的資料中心,作為一種擴展既有FC SAN的手段。
因此FCoE與10Gb iSCSI雖然同樣擁有10Gb的物理傳輸頻寬,但就定位上來看,FCoE是一種利用乙太網路擴展FC SAN的技術方案,而10Gb iSCSI則是既有IP SAN的升級。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除物理層採用乙太網路外,FCoE本質上仍是一種FC協定,管理者必須具備FC SAN相關訓練與經驗,才能有效管理FCoE設備。而且FCoE/CEE也不能使用一般市售的10GbE網路卡,而須採用聚合網路配接卡(Converged Network Adapters,CNA)。CNA卡既可執行一般網路傳輸(包括iSCSI),也可執行CEE/FCoE,反之一般10Gb網路卡卻不能執行CEE/FCoE。
更大的問題,在於CEE/FCoE協定目前仍未完全完成標準化,ANSI T11小組已在2009年6月通過FCoE規格草案,但IEEE尚未完成CEE的規範制定。目前雖然已有部份廠商推出支援FCoE的CNA網路卡、交換器等設備,待CEE正式標準通過後,可能必須透過軟體/韌體升級才能符合CEE標準。
而10Gb iSCSI除了底層改用升級到10Gb的乙太網路外,上層仍與原來的iSCSI完全相同,管理者只要具備TCP/IP的知識,對iSCSI SAN的管理就能很快上手。而在相關硬體設備上,10Gb iSCSI也已完全成熟,只要購買市售的10Gb網路卡就能完成建置,導入門檻相對低了許多。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iSCSI邁入10Gb時代:: 次世代儲存區域網路標準之爭 FCoE v.s. 10Gb iSCSI | 技術專題 | iThome online
via ithome.com.tw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