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譯言網-精選 | 史上十大硬科幻小說

譯言 > 譯言精選 > 譯新知

史上十大硬科幻小說

2011-06-08 14:57:542190瀏覽 | 33評論

 

MIT《技術評論》評選出史上十大硬科幻小說。

正像我們之前宣佈過的那樣,《技術評論》會在秋季出版原創科幻小說集 TR:SF。這些硬科幻小說的年代設定都是不久後的未來,我們在《技術評論》上看到的新興科技是這些故事的靈感來源。

以後回頭看的時候,這些故事可能感覺很離譜,然而一篇優秀的科幻小說讓你在閱讀的時候就認為「這些確實會發生!」我們最喜愛的十本科幻小說都是如此。我們按時間順序列在下面。你是否覺得有疏漏?你最愛的硬科幻小說又是哪部呢?在下面留言吧!

1 《海底兩萬里》 儒勒‧凡爾納,1870年)凡爾納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2 《時間機器》 H‧G‧威爾斯,1895年)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中搬過來的。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儘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3 《我,機器人》 艾薩克 ‧ 阿西莫夫)1941年阿西莫夫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轉正常,但指令衝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衝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4 《震盪波騎士》(約翰‧布魯勒爾,1975年)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發表《神經漫遊者》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絡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絡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複製的程序,布魯勒爾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佈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5 《天堂的噴泉》 (阿瑟‧C‧克拉克,1979年)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6 《賽亭星》 (C.J.切瑞,1988年)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係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複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7 火星三部曲(金‧斯坦利‧羅賓遜,1992-1996年)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如果有人讀過這些東西后真正成為火星探險者,隨時回來找我,批評我對你的不自信。有些事情要告訴地球老家的人。)

8 《鑽石年代》 (尼爾‧斯蒂芬森,1995年) 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斯蒂芬森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鑑了埃裡克‧德雷克斯勒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蹟。

9 《彩虹盡頭》 (弗諾‧文奇,2006年)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我感覺作者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絡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絡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10 《熾熱》(Incandescence) (格雷格‧伊根,2008年)年代設定: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範疇,不過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11

發表評論

njweili

讀者:2190 譯文:264

譯者最新文章

原文

The Best Hard Science Fiction Books of all Time
推薦者:譯言探索
原文來源: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blog/editors/26836/?ref=rss
作者:Stephen Cass
時間:2011-06-07 14:39:14

所屬項目

最熱文章

返回頂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